传统沙上建构游戏,活动以个体为主,这种方式限制了幼儿交往的范围,同伴间协商、合作机会较少。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指出: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,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,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、对待他人,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。因此,加强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,使他们在交往中学会与人合作,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。而沙上建构是通过幼儿的想象,以沙土为基本材料进行建构和构想,通过手的操作及成品创造性地反映对周围事物的印象的一种活动。由于沙子自身的具有探索与表现的双重特点,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具有多样性探索的综合性游戏材料,它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,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,还能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,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。
一、自主协商主题,培养合作意识
在沙上建构区中,幼儿一同游戏、学习的机会有很多,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契机,不断深入挖掘,为幼儿创造、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,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。例如:幼儿自主讨论要以“动物园”为沙上建构主题。在建构前,先和幼儿讨论“动物园里有什么?”引导幼儿将动物园细化为“海底世界”“猴山”“野兽区”“休闲区”“小树林”等等。再通过师幼共同绘制布局图,让幼儿明确要建构出“动物园”必须全体小朋友齐心协力,分工合作。于是,在建构“动物园”时,小朋友们开始自主协商,“我想建小树林。”“我们一起来建野兽区吧。”“你来挖沙,我来拍实”“你来运沙,我们来堆高”……并利用分工牌,自主选择建构的任务,而在整个建构过程中,幼儿知道要共同商量、友好合作、互相配合,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。
二、增强的合作意识,提高合作能力
合作是双向的,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协调一致的言行才能完成。但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,往往因为双方的兴趣不一致或观点不同等产生矛盾冲突,而幼儿的合作技能又比较缺乏,致使活动不能顺利进行。因此,帮助幼儿学习合作技巧、提高合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。这时,教师的支持策略显得尤为重要。
1.适时介入,暗示引导
在开展沙上建构区游戏的过程中,教师可以作为合作者、参与者加入到幼儿的游戏过程中,积极与幼儿进行对话、协商,甚至提出质疑或建议。当幼儿在沙上建构游戏中的合作无法继续下去时,教师还可以起到“穿针引线、点拨磨合”的作用,以介入、暗示的方式“引发”幼儿合作的技能与方法,激发幼儿的合作灵感。如:在建构小树林时,陈涛和吕晨希共同建构,他们各自拿起沙铲挖了一个很深的坑后将树放在坑里,再将沙子盖上,由于幼儿要一手扶着树,一手盖沙子,所以手一松开树不是歪了就是很容易倒。这时,我轻轻地走过去帮陈涛扶着树,让他盖上沙子最后在一起拍实。这次树没有歪,也没有倒。晨希看到了说:“陈涛,你来帮我扶树,我来种吧!”陈涛却说:“还是你来帮我扶树,我来种吧!”……就这样两人僵持不下。在两个人没有达成共同意见时,我又适时地提出了一个建议:“如果轮流帮助,一人种一棵呢?或者你们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?”他们两个人思考片刻后同时点点头。这样幼儿的矛盾不仅解决了,同时,幼儿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协商,提高了幼儿合作搭建的能力。
2.挖掘潜能,推动激励
沙上建构区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。在游戏中,幼儿不仅是自主、自由的,也是创意无限的。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在沙上建构区游戏中自发生成的兴趣点、发展点,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回应策略,挖掘幼儿在合作中闪现的智慧,及时加以提升和拓展,提高幼儿合作建构作品的质量。
在一次“休闲馆”建构游戏中,幼儿高兴地对我说:“老师,我们建构了一个温泉池。”起先,我想可能是幼儿一起挖了一个水池吧,当孩子的作品呈现在我眼前时,我惊叹于孩子们的创意。随即,我抓住孩子生成的建构内容,有意识地提问:“这么漂亮的温泉池,你们是怎么合作建构的?”孩子们纷纷抢着回答,陈欣泽和王晋鹏说:“我们俩先将温泉池的形状画出来再用沙铲挖坑。”吴书涵和谢炜琳说:“我们将挖出来的沙子放在旁边堆成假山。”“最后,我们一起用小石头和贝壳贴在墙壁上装饰”。原来孩子们的分工很明确,我随即追问:“那我要从哪里走下去泡温泉呢?我要是累了要在哪里休息呢?”接着,我又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:“请你们合作商量一下,争取把温泉池建得更舒适些。”在我的激励和推动下。孩子们合作建构的信心愈发高涨,他们又开始商量。不一会儿,更加漂亮的温泉池出现了,孩子们利用小洋伞、小木桩增添了休闲区,还在温泉池里堆出了台阶呢!
在活动中,我围绕着幼儿生成的内容,充分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,推动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合作行为。在推进策略的应用上,我采用了明确合作要求的方法,即先商量、再分工、后操作。在教师的鼓励和助推下,幼儿的合作意识被进一步激发,合作技能也有了新的发展,同时,他们也享受着合作的快乐。
三、自主交流分享,体验合作乐趣
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,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,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,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。这时,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要做到以下几点:
1.展示成果,强化合作。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,这对幼儿巩固、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。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,因此,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,或协商,或询问,或建议,或共享,或给以帮助,或求助时,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,体验合作的愉快,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,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、自觉化。
2.赞赏肯定,表扬激励。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了合作的行为,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,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。如:“你能商量着、合作着挖,真好!”、“你们俩配合得真好!”……老师的赞赏对他们是一个促进。教师赞许的目光、肯定的语言、微笑的面容,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、对孩子亲切地点头、翘起大拇指等,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,激发幼儿的自信,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,愿意更多地、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。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,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,针对不同情况,给予不同的建议,如:“你要跟他商量商量。”、“你跟他说,咱俩一起搭,试试。”、“你可以去帮他一起完成。”……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,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。
3.注重分享、共同发展。游戏后开展的交流活动也是幼儿获得教师指导的重要途径。教师积极地组织幼儿交流自己与同伴合作建构的过程,使大家共享合作建构的体验与收获。教师在交流中及时提升幼儿的合作经验,让幼儿获得具有实效的合作方法,激发幼儿再次合作的愿望。
每次建构结束后,我都会组织幼儿进行集体交流。首先,会请幼儿互相介绍一下:你和谁一起建构?建构了什么?你们是怎样合作的?在合作搭建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问题,又是怎么解决的?让幼儿将他们搭建的整个过程描述了一遍。其次,再以提问的方式让大家说说:“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?”“他们是如何分工的?如果是你,要如何与同伴合作分工会更好?”“如果遇到困难怎么办?……通过提问的方式,让幼儿清楚地介绍合作协调的过程,以便所有幼儿都能分享这次成功的合作经验。我还将他们合作过程中的“闪光点”加以突出,让幼儿自己总结最合适、最有效的合作方法和合作内容,从而体会到有效合作的重要性。
沙上建构活动的可塑性激发了幼儿无穷无尽的想象,满足了幼儿动手及探索的需要,有效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。幼儿在以沙上建构游戏区为载体的合作学习中,彼此之间相互交流、相互尊重。游戏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,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。孩子们在一起合作融洽,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。同时,我们也可以发现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、互助、分享。既能够尊重他人、理解他人、欣赏他人,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、理解与欣赏。所以,合作学习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,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,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。通过沙上建构游戏,我觉得孩子们的观察力、想象力、创造力、动手能力、交往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。在沙上建构游戏中,孩子是快乐的。他们与同伴相互交流、共同构造,深深地体会到共同游戏的乐趣,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,体会到成功的欢乐。
版权所朿@ 泉州市第一幼儿囿nbsp; 技术支持:欣飞文化 管理
地址:泉州市新华北路237叿nbsp; 网址: http://www.qzdyyey.com 闽ICP夿span onclick="return false;" t="6" data="15004838" isout="1">15004838?